t84090

标签: 湖南社会新闻

【湖南江永一#小学被指拒为自带餐具学生打餐#】#当地回应网传学生自带餐具打餐遭拒

【湖南江永一#小学被指拒为自带餐具学生打餐#】#当地回应网传学生自带餐具打餐遭拒#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允山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宇(化名)的家长黄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学校这学期要求学生食堂就餐统一使用学校配置的餐具,黄先生因担忧统一餐具的卫生安全,让小宇自带餐具去学校。但据小宇反馈,9月2日至4日,他使用自带餐具去食堂打饭遭拒,只能靠同学分给他饭菜充饥。9月11日晚,允山中心小学何姓校长就澎湃新闻记者提出的疑问“答非所问”,其短信回复称:“欢迎您到学校现场调查核实情况。学校将一如既往为师生提供免费的高质量就餐服务。”据黄先生介绍,9月1日开学当天,允山中心小学召开全校大会,校长提及“食堂统一更换餐具,学生可自愿选择是否使用”,但未提前通过纸质通知、家长群告知等形式向家长传递该信息。“9月1号孩子放学回到家后,跟我们说了学校使用统一餐具的情况,当天中午小宇就是使用统一餐具吃的饭。小宇说,1号当天有学生自带餐具打饭被拒。”因担心学校统一餐具的卫生问题,黄先生让孩子自9月2日起自带餐具前往食堂就餐,食堂工作人员以“未使用统一餐盘”为由,拒绝为小宇打饭菜,且未给出解释。小宇因害怕未向班主任和家长反馈,期间连续三日靠同学分食饭菜勉强充饥。直至9月4日晚,黄先生问起孩子,小宇才将这一情况告知家长。黄先生说,他得知孩子连续3天没能打上午饭后立即询问班主任,班主任称她不知道此事,第二天上班后她向食堂了解情况后再向黄先生反馈。“班主任给学校说了这个情况后,学校就保证让自带餐具的学生在食堂正常就餐。”黄先生称,据孩子反馈,使用统一餐具的学生就餐完后要自行清洗,然后统一叠放,但叠放后食堂是否进行二次清洗、采用何种方式消毒、消毒频率如何,校方未向家长公开具体方案。“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清洗餐具,难免会有不干净的地方,若食堂后续未进行规范消杀,可能存在细菌滋生风险,还有传染疾病风险。”黄先生表示:“如果说学校实施统一餐具管理,那餐具的消毒消杀、以及监督过程这一系列操作,学校对家长应该有一个告知义务,我们家长有个知情权,对不对?”但校方未提供任何相关说明。9月11日,澎湃新闻联系江永县教育局,询问允山中心小学等学校是否曾存在强制学生使用统一餐具的问题。江永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了解下情况后再反馈。当日下午,记者再次询问时,工作人员提供了允山中心小学何姓校长的电话。何校长则短信回复称:“欢迎您到学校现场调查核实情况,学校将一如既往为师生提供免费的高质量就餐服务。”未对记者提出的疑问作出针对性回应;当问及该校食堂是外包运营还是学校自营时,该校长短信回复称:“学校上级教育部门正在调查核实,他们更客观公正透明,请咨询他们。”此外,澎湃新闻注意到,9月2日,有网友通过红网“百姓呼声”栏目反映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松柏中学也存在食堂工作人员不给使用自带餐具的学生打饭。次日下午,江永县网信办回复称,已转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截至发稿前,该页面未更新调查核实情况。(澎湃新闻)
湖南常德一小区,男孩玩耍时,把脑袋伸进墙壁空隙中出不来了。消防员来了之后,先在

湖南常德一小区,男孩玩耍时,把脑袋伸进墙壁空隙中出不来了。消防员来了之后,先在

湖南常德一小区,男孩玩耍时,把脑袋伸进墙壁空隙中出不来了。消防员来了之后,先在男孩脑袋附近的墙上涂上油,再扩张墙缝,把男孩解救出来。男孩被解救后,消防员问他:“耳朵疼不疼?头疼不疼?”他摇头说不疼,又说“谢谢叔叔。”然后一下抱着消防员叔叔哭了起来。说不疼是假的,男孩的耳朵和脸蛋都红红的,哪能不疼。不过比起耳朵疼更要紧的,是面子没了。因为全小区的都知道他的脑袋被墙卡了。男子汉虽小,也是要面子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男孩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钻那个墙缝的。想到会因此被同伴取笑,男孩还得借机再哭会。小孩的好奇心重,男孩子普遍又调皮些,像猫一样,看到哪里有个洞或有道缝隙,就想一探究竟。探奇多了,难免哪次不小心就被卡住了。家长也要告诫孩子,不要去墙角树洞等地方猎奇,如果不被人及时发现,是很危险的。信息来源:常德消防
钱要回来了,心被伤透了!湖南株洲,老人生病4年来,5个子女中,只有大儿子两口子愿

钱要回来了,心被伤透了!湖南株洲,老人生病4年来,5个子女中,只有大儿子两口子愿

钱要回来了,心被伤透了!湖南株洲,老人生病4年来,5个子女中,只有大儿子两口子愿意照顾她。大儿子为给老人治病倾其所有,实在没办法了,拿走了老人卡中的30万。结果没想到,老人得知自己的养老钱被拿走,要求大儿子返还。即便大儿子说这钱都用于给她治病了,老人还是不信,把大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返还30万。2020年春,株洲市石峰区78岁的刘老太被确诊为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后期又并发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身体每况愈下。刘老太育有5个子女,除了大儿子陈某在本地工作,其余4个子女均在外地定居。起初,兄妹五人约定轮流照顾母亲,医疗费用平摊。可没过多久,二儿子以“工作太忙”为由推脱,三女儿称“孩子太小走不开”,四儿子和五女儿则索性以“经济困难”为由很少露面。四年间,照顾母亲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大儿子陈某夫妇肩上。“母亲每周要去医院透析3次,平时还要定期复查、拿药,光是每月的医药费就超过8000元。”陈某说,母亲退休工资每月只有3000多元,远远不够支付开销。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不仅花光了夫妻俩的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不少钱。到2023年底,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看着母亲急需用药,陈某想起母亲名下有一张存着30万养老钱的银行卡——这是老人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直叮嘱子女“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某在征得母亲口头同意(老人当时意识尚清醒)后,分多次从卡中取出30万元,全部用于支付母亲的医药费、护工费和营养品开销。每次取钱后,他都把缴费单据整理好,想着等母亲病情稳定后再详细说明。病榻生疑起纠纷,母子对簿公堂2024年2月,刘老太的病情出现好转,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向护工打听自己的医药费开销,护工随口说“最近几个月没怎么交钱,好像之前存的钱快用完了”。刘老太心中起了疑,让回来看望她的二儿子去银行查询余额,发现30万养老钱已所剩无几。“我的钱呢?谁动了我的钱?”刘老太当即急得哭了起来,认定是大儿子陈某把钱挪作他用。无论陈某怎么解释“钱全花在您治病上了”,并拿出一沓沓缴费单据,刘老太都不肯相信。“你就是想骗我的养老钱!那些单子说不定是假的!”老人固执地认为,大儿子是见自己病重,故意掏空她的积蓄。在二儿子的“点拨”下,刘老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2024年4月,她委托律师向石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大儿子陈某返还30万元养老钱,并坚称“从未同意他动这笔钱”。庭审中,刘老太的代理律师称,这笔30万元属于老人的个人财产,陈某未经其书面同意擅自取用,侵犯了老人的财产权,应当全额返还。刘老太在法庭上情绪激动:“那是我的救命钱,他凭什么花光?我要留着自己养老!”陈某的代理律师则提交了母亲四年间的病历、缴费凭证、护工证言等证据,证实30万元确实全部用于刘老太的治疗和护理,累计花费达32.6万元,陈某自己还垫付了2.6万元。“陈某作为长子,在其他子女缺位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赡养义务,取用存款是为了救治母亲,主观上没有侵占意图,不应返还。”其他四个子女作为第三人出庭,除了表示“不知情”,均未为陈某作证,三女儿甚至暗示“大哥可能趁机多报了费用”。石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刘老太四年间的医疗、护理等费用共计32.6万元,有完整的缴费记录、医院票据和护工收条为证,其中30万元来自刘老太的养老钱,剩余2.6万元由陈某垫付。多名证人证实,陈某夫妇四年间对刘老太照顾周到,甚至为了方便陪护,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法院认为,陈某取用母亲存款的行为,虽未留下书面同意证据,但结合老人当时的病情急需治疗、陈某已倾尽家产垫付费用等情况,应认定其行为是为了维护母亲的生命健康权,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现有证据足以证明30万元全部用于刘老太的治疗,陈某并未侵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陈某在其他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时,独自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其行为值得肯定。刘老太以‘不相信’为由要求返还已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刘老太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刘老太承担。判决书中特别强调:“赡养父母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道德责任。子女在履行赡养义务过程中,为父母治病合理使用其财产的,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而非以猜忌相待。”赢了官司寒了心,亲情裂痕难弥合拿到判决书的陈某没有丝毫喜悦,反而红了眼眶。“我不在乎输赢,只是觉得这四年的付出像个笑话。”他说,母亲出院后,他依旧会按时去探望,但两人之间的隔阂已无法消除,“她看我的眼神里总带着怀疑,话也少了很多。”其他四个子女在判决后也未露面,只是通过微信转账给了几千元钱,再无下文。
【#湖南警方通报一砖厂用智障人员务工#: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工厂相关人员被

【#湖南警方通报一砖厂用智障人员务工#: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工厂相关人员被

【#湖南警方通报一砖厂用智障人员务工#: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工厂相关人员被控制】9月9日,湖南省祁阳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9月8日21时许,群众报警称,祁阳市三口塘镇鸿鑫砖厂涉嫌存在利用智障人员非法务工情况,祁阳市公安局迅速出警处置,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依法对工厂相关人员进行了控制。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眼中长大。50年后,他76岁的母亲得知儿子拥有一座价值千万的矿山石,便带着孩子回来,要求儿子分她一半。被拒后,还把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支付这几十年来的赡养费。可眼瞅着他就要成家立业了,老妈又一次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黄博这才恍然大悟,老妈回来不过是走投无路罢了。多年后,黄博因为老家挖矿发了财,成了千万富翁。这时候,七十六岁的老妈徐娇听说这事儿,又颠颠地跑回来,想要分杯羹。结果没捞到好处,干脆把黄博告上了法庭,要求他给赡养费。命运这家伙真爱开玩笑,黄博靠着老家那点儿矿,愣是从穷光蛋变成了千万富翁。他琢磨着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结果老妈又杀了个回马枪。这回,人家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口要分他一半的家产。黄博一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老妈二话不说,直接把他告上了法庭,还说要追讨他几十年的“养育债”。法庭上,调解员一句“人家毕竟给了你生命”,差点儿没让黄博崩溃。他不是不想孝顺,可一想到老妈这些年都没咋管过他,现在倒好,拿法律当尚方宝剑来要钱,他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他反问道:“这事儿要是搁你身上,你还能这么淡定地说这话不?”好在,黄博还有个明事理的媳妇儿,一直陪在他身边。经过这一遭,他也算是看透了,有些亲情啊,光靠血缘是绑不住的。这场老妈和儿子的“法庭大战”,最后还是法律大佬拍板定了案。黄博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但还是得咬咬牙,认了!这一出亲情、责任、法律的大戏,在社会上那是炸开了锅,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没走过别人的鞋,就别瞎指挥人家怎么走道儿。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

湖南,一母亲抛下一岁的儿子,嫁给一个富商,生下一儿一女。之后那儿子便在嘲讽和白眼中长大。50年后,他76岁的母亲得知儿子拥有一座价值千万的矿山石,便带着孩子回来,要求儿子分她一半。被拒后,还把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支付这几十年来的赡养费。可眼瞅着他就要成家立业了,老妈又一次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黄博这才恍然大悟,老妈回来不过是走投无路罢了。多年后,黄博因为老家挖矿发了财,成了千万富翁。这时候,七十六岁的老妈徐娇听说这事儿,又颠颠地跑回来,想要分杯羹。结果没捞到好处,干脆把黄博告上了法庭,要求他给赡养费。命运这家伙真爱开玩笑,黄博靠着老家那点儿矿,愣是从穷光蛋变成了千万富翁。他琢磨着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结果老妈又杀了个回马枪。这回,人家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口要分他一半的家产。黄博一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老妈二话不说,直接把他告上了法庭,还说要追讨他几十年的“养育债”。法庭上,调解员一句“人家毕竟给了你生命”,差点儿没让黄博崩溃。他不是不想孝顺,可一想到老妈这些年都没咋管过他,现在倒好,拿法律当尚方宝剑来要钱,他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他反问道:“这事儿要是搁你身上,你还能这么淡定地说这话不?”好在,黄博还有个明事理的媳妇儿,一直陪在他身边。经过这一遭,他也算是看透了,有些亲情啊,光靠血缘是绑不住的。这场老妈和儿子的“法庭大战”,最后还是法律大佬拍板定了案。黄博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但还是得咬咬牙,认了!这一出亲情、责任、法律的大戏,在社会上那是炸开了锅,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没走过别人的鞋,就别瞎指挥人家怎么走道儿。
湖南一高校门口出现外卖盛宴,各种各样的外卖满地都是。有学生说,找饭的时间比吃饭

湖南一高校门口出现外卖盛宴,各种各样的外卖满地都是。有学生说,找饭的时间比吃饭

湖南一高校门口出现外卖盛宴,各种各样的外卖满地都是。有学生说,找饭的时间比吃饭还长。现在的大学生都这么喜欢点外卖吗?在食堂吃不好吗?可能这段时间优惠比较多,是在薅平台的羊毛吗?为啥会出现校外外卖扎堆现象?表面是因为学校禁止外卖骑手进入。深层原因还是食堂和外卖之间的利益之争。有人说了,但凡学校食堂的饭好吃一点,谁愿意点外卖?说实话,我是不大赞成孩子去点外卖的。那些外卖的质量堪忧,经常吃这样高油高盐重口味的外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怎么样,学校食堂的饭菜还是有卫生保证的,而且还有补贴。
9月4日,湖南长沙一高校门口堆满了几百份的外卖。学生称每到饭点找外卖的时间比吃饭

9月4日,湖南长沙一高校门口堆满了几百份的外卖。学生称每到饭点找外卖的时间比吃饭

9月4日,湖南长沙一高校门口堆满了几百份的外卖。学生称每到饭点找外卖的时间比吃饭的时间还要长,因为在学校不准外卖车辆入校,而且近段时间外卖订单特别多,外卖柜不够用,所以只能把外卖放在地上。从侧面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口味确实不怎么样,也有可能是最近很多外卖平台在搞活动。外卖便宜导致订单徒增。但是外卖这样放在地上很不卫生。

民营企业掌舵湖南电商经济新航程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91.81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0%,抖音平台销售规模跃居全国第五,成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从岳麓山...
​​#法院回应男子判死刑后再杀人#【男子先后被判3次死刑才执行?湖南娄底法院回应

​​#法院回应男子判死刑后再杀人#【男子先后被判3次死刑才执行?湖南娄底法院回应

​​#法院回应男子判死刑后再杀人#【男子先后被判3次死刑才执行?湖南娄底法院回应】#法院证实男子先后被判3次死刑才执行#近日,有网友转贴一份湖南娄底中级法院的《布告》,提及一故意杀人罪犯胡某先后3次被判死刑,最终才执行死刑,引发关注。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布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28日,提及两名故意杀人罪犯当日已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其中,罪犯胡某先后3次被判处死刑。《布告》显示,故意杀人犯胡某,1973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河南固始县人,曾因犯盗窃罪、贩卖毒品罪,分别于1992年12月26日、2019年9月24日两次被判处死刑,缓刑两年执行。2024年7月28日上午,罪犯胡某为达个人非法目的,在娄底市某单位篮球场边,用重物猛砸35岁的被害人邓某某头部,致邓某某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本院依法对罪犯胡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前期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有网友不解,胡某在故意杀人前,已两次被判处死刑,第二次被判处死刑为2019年,2024年故意杀人时应在服刑期间,为何再次作案?9月1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网传的《布告》内容属实。2019年,罪犯胡某被判处死刑后,等待上级的死刑核准期间,其又在监狱内杀害了其狱友,“他是在监狱内杀人。”(大风新闻)